有啊!那就是招收高中的學校減少了,競爭市類學校的人變多了
優秀教學成果獎,一般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或參加統考,中考,高考的成績優秀,因此教師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獎。
或教師在課改方面,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學設計上有驕人的成績。
而教科研課題研究則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對教育教學理論或實踐進行某一個專題項目研究,一般有教科研課題研究小組,教科研課題研究預期目標和計劃,有教科研課題研究成果。
優秀教學成果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為了獎勵取得教學成果的集體和個人,鼓勵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而設立的最高級別的獎勵。
體現在加分上。如你是市級獎應該是4分,市級教學能手加分,市級優秀教師加分相同吧!所以在職稱評定中是否加分未知?梢栽诼毞Q評審中加分的主要由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和學校發放的榮譽證書和教學類技能大賽證書。
.高中教育階段的獎勵由各校的校長來規定。
(二)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
1.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在師德建設年的基礎上,增強廣大教師的崗位意識、質量意識和危機意識,嚴格實施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考核方案,進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真正做到優師優酬,優績優酬。建立教師個人發展檔案,開展教師能績年度評價。分步落實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堅持剛性要求與柔性管理相結合,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切實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2.大力開展師能培訓。強化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培訓,兩年內全縣教師參加市級以上培訓面達到30%以上,高中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比例達15%,初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80%,小學教師具有?埔陨蠈W歷比例達90%。開展青年教師達標考核和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加大青年教師培訓培養力度。以進修學校為基地,辦好各類教育教學技能和繼續教育培訓班,適當開辦教師學歷提高班,完善落實教師聘用管理、工資待遇、養老保險等政策,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3.充分發揮“名師”作用。完善特級教師、名教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等各類骨干教師管理、考核、獎勵辦法,分批成立“名師工作室”,定期開展“名師送教”、“名師講壇”、“名師帶徒”活動,充分發揮名特優教師專業引領作用。
4.加強新教師“入口”管理。繼續實施特崗教師招聘計劃,改進師范畢業生招錄辦法,加大教學能力考查權重。實行師范畢業生農村任教服務期制度,城鎮學校新進教師到農村學校頂崗鍛煉不少于2年,在實踐中增長才干。不斷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嘗試以“定向定單培養”的方式優化師范生“源頭”質量。
(三)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均衡化水平
1.繼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撤并普通高中,堅持高中集團化辦學方向,充分發揮一中現有高中資源作用;繼續通過強弱合并、聯合、托管等方式加快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步伐;深化中考招生改革,擴大高中指標生均衡分配到初中學校比例,促進初中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投入,抓好教學設施升級和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啟動幼兒園建設,大力辦好縣機關幼兒園及一兩所鄉鎮幼兒園。
2.大力開展城鄉教師交流。制訂實施《關于開展城鄉中小學教師交流的實施意見》,采取對口交流、頂崗支教、交流學習、巡回示范等多種形式促進城鄉學校教師合理流動。采取各種措施,穩定農村學校師資隊伍,保證農村骨干教師相對穩定。打破城鄉分割和鎮域界限,開展緊缺學科師資 “城鄉走教”活動,緩解農村教師“超編缺員”和“老齡化”矛盾。
3.開設“網上同步課堂”。大力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利用縣信息中心交流平臺,積極開發優秀課例、教例,開辟“名師網絡同步課堂”,為農村中小學校師生服務,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四)進一步提高教學管理精細化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與開發。在開全課程、上足課時的基礎上,開好開優課程,進一步加強對體藝類課程的管理,加大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指導和研究。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組織精干力量編寫地方教材,構建具有城步人文特色的地方課程體系,努力在課程建設和課堂管理方面躋身全省先進行列。
2.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認真執行現有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切實提高我縣教學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加強教師的備課管理、課堂管理和作業管理。教育局教學管理人員和學校管理人員,定期深入課堂檢查指導,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于50節,上示范課或專題講座1-2節(次)。
3.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構建以學會尊重生命、學會生活自理、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自主學習為重點的德育體系;高度重視中小學生閱讀、傾聽、寫字、寫作、計算、說話等基本學習素養,著力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實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注重發展性評價,實現評價全員化、全程化、全面化,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倡導“生態德育”,有效開展親情教育、鄉情教育、校情教育、國情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五)進一步提高評估考核規范化水平
1.完善督導評估機制。建立學校發展性督導考核評價機制,指導學?茖W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努力做到“一校一標”,促進每一所學校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建立教育督導責任區制度,將全縣中小學劃分為十個督導責任區,實行無縫隙覆蓋;逐步建立縣、校兩級相互溝通的教育督導信息系統。
2.開展學科質量過程性評價。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絕對考核和相對考核相結合,更加關注過程,更加關注教學“增值”。抓好各學段終端質量考核,明確學段質量責任;抓好學年度各學科質量考核,明確教師學科質量責任,推行“整體負責制”,形成年年清、段段清,縱橫結合、相互包保的學科質量考核體系。
3.創新多元評價學校機制。改革教育主管部門單向評價學校模式,建立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的內部評價和學生家長、社區代表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教機制,充分體現教師、學生在教育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貫通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實現學校和社區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六)進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實效化水平
1.建立健全教研網絡。健全教研室→學科教研員→學科中心組→鄉鎮教研組→學校學科教研組的教研網絡,明確分工,落實任務。依托市縣教育學會,健全各專業委員會,發揮教育教學骨干的作用。對學科教研工作和學科管理工作進行目標考核,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與考核,定期評選優秀教研組和備課組。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認真開展全縣中小學教師讀書活動,著重加強校本學科教學研究工作,花2--3年時間基本實現教案、學案、練案的一體化、校本化。全面提升學校課程建設和備課組建設水平,每年4月和10月為全縣“有效課型”、“理想課堂”展示月,5月和11月為“研究性學習”展示月。
3.全面加強學科建設。聘請一批省內外專家擔任我縣學科教學顧問。加強學科基地建設,制訂學科基地管理辦法,努力提高學科基地在全縣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與效益提升中的貢獻份額。建立和完善學科研究項目攻關制度,細化學科研究,組織專門人員實行集體攻關,提升學科教學水平。
4.繼續抓好課題研究。規范課題網絡管理,實現研究資源共享,建立健全三級教科研網絡,實施全縣教科研工作的整體聯動,以草根式課題引領教學研究,鼓勵廣大教師圍繞學科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研究,不斷提高學科教學的科技含量,促進學校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
(七)進一步提高窗口學校示范化水平
1.重視窗口學校內涵建設。窗口學校要堅定不移走內涵發展道路,努力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辦學特色。一中、三中、縣屬紅旗學校和西巖鎮中心小學可以在文化立校、科研強校、人才興校等方面采取切實舉措,積淀學校底蘊,豐富辦學內涵,提高在全省同類學校中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2.發揮窗口學校的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窗口學校的辦學優勢,使窗口學校成為全縣學科建設的引領者、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示范者、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素質的領跑者,不斷探索窗口學校發揮示范輻射作用的途徑和平臺,盡快形成獨具區域特色的輻射效應,為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做出應有貢獻。
(八)進一步提高教育保障制度化水平
1.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領導。建議上級領導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和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建立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確保教育經費每年增長,探索建立高中教育債務化解機制,建立教師培訓經費保障機制,設立教育質量考核獎勵資金,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2.營造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寬松環境。堅持學校、家庭和社會緊密結合,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形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合力。新聞媒體要堅持“文化引領、教化育人”的導向,大力宣傳素質教育思想,大力推介素質教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輿論環境。各有關部門要齊心協力關心教育工作,多為教育辦好事、辦實事,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